首页 > 财经 >

勇立潮头谱新篇 砥砺奋进筑华章

发布时间:2019-12-19 10:06:44来源: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上海电气有限公司重组五年发展纪实

风起黄浦之畔,潮涌长江之滨。2014年12月,承载新的历史使命的中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上海电气有限公司,阔步迈向铁路建筑行业新征程!

回首过去的5年,时光深处回响着澎湃的声音,扑面而来的是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气息。时间为证,那里凝聚着上海电化人的青春、热血、汗水和无尽的期望……

11.png

坚守信仰信念、砥励初心使命。孙成辉摄

一路荆棘,风雨兼程!

从2014年到2019年,在国家深化企业改革的浪潮中重组诞生的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上海电气有限公司这支生力军,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策马扬鞭,奋蹄急驰,进军中国铁路“四电”(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能源市场。

五年间,公司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建造了一项又一项精品工程,铸就企业知名品牌……建设者们以“道路”为笔为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描绘了一幅幅蓝图,在中国铁路建设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22.png

唱响中铁梦、礼赞新中国。柳海燕摄

“四电”为主 多元发展

作为铁路“四电”为主业的施工企业,上海电气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四电为主、有限多元、集约管控、做专做优”的战略定位,把做实做优长三角区域市场作为战略目标,通过做精项目做优品牌,由“做项目”向“做市场”转变,构建成熟稳固的“大区域“营销格局。

面对重组带来的市场认知度、队伍磨合期、新旧交替的过渡困难;营销战线新市场未开拓、老市场老对手重重围堵的不利局面,为了突破营销“瓶颈”,上海电气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以集团公司“合创”文化为引领、以市场开发为龙头,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战略,激励员工把重组作为强强联合、传承发展的跨越和博采众长、创新腾飞的支点。

33.png

硬横梁组装施工。雒亚琴摄

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上海电气公司研判铁路建筑行业大形势,一方面以滴水穿石、百折不挠的态度推介企业;另一方面坚持专业施工与区域生产一体化的思路和“现场就是市场”的理念,以铁路“四电”为依托,深耕上海铁路局、济南铁路局路内、路外华东长三角区域,开拓城市轨道机电、通号和供电系统标,强化地方铁路,智慧能源,市政市场及国家产业政策新兴市场。在合作过程中,公司恪守“遵守、保质、重誉”的经营理念,依托集团公司专业化品牌优势,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通过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推进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的达标,把每个项目当作一篇“文章”完成好,交出业主满意的答卷,从而赢得客户,成功为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阜淮铁路到宁启、合芜、宁西、龙烟、皖赣、商合杭、鲁南、维莱、杭绍台、宁波穿山港、连镇、杭海城际等重大铁路干线的通信、信息、信号、电力、电气化、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设;从日照港到集通、靖边等地方铁路四电工程建设;从苏州到杭州、合肥等城市轨道交通风水电工程建设;从江门新会区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路灯照明等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抢滩沪、浙、苏、皖、鄂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44.png

“导师带徒”活动。雒亚琴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路走来,公司营销额逐年递增,五年来,公司共承揽任务68.3亿元,专业涉及高速铁路电气化、电力、通信、信号和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输变电、智慧能源、市政等工程建设。

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立足传统保生存,开拓创新谋发展。加快企业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科学化发展的转变,推进建设一流企业的步伐!“十三五”开局之年,公司领导班子紧跟形势,借着集团公司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战略——“由产业低端徘徊,转向高端附加值领域”这股“东风”,上海电气有限公司自发奋蹄,扬起了自信之帆。

55.png

宁波穿山港铁路接触网线架设。雒亚琴摄

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根本之道,只有新思路、新方法、新作为,才能适应新常态。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上海电气有限公司稳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启动“项目一张表”和“1234项目管理法”为主要内容的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公司优质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司通过创新型专业分公司的推广,成立了智慧能源事业部、城铁分公司、电气化分公司,实现了企业资源集约化、专业化、系统化、常态化。

公司强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密围绕项目建设,成立QC课题攻关小组和“劳模创新工作室”,从管理创效和技术创新入手,充分利用在建项目加大对铁路四电系统集成、地铁风水电、路灯照明施工工艺工法的开发、专利成果和QC成果的研发等助力企业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

66.png

合芜铁路合肥东编组场开通。郑生田摄

经过两次重组的上海电气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打拼,依托在建项目完成了250km/h和200km/h铁路跨接触网施工技术研究、大型营业线多方面站改施工技术研究课题。其中,苏州地铁4号线项目地铁生力军QC小组获得中施协(国家级)二等奖、股份公司年度优秀奖;皖赣四电红绿蓝QC小组获中建协(国家级)2019年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交流会“I类成果”称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19年度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二等奖,入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公开出版的《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选编(2019)》一书。智慧能源事业部被授予最高等级的“绿色照明改造合同能源管理AAAAA”证书,“中铁灯联网智慧城市平台软件V1.0.2”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证书》。

77.png

江门新会区“智慧路灯”点亮夜空。贺德波摄

连镇铁路站后四电工程项目的高铁“四电”集成调度信息化系统、“安全教育VR体验馆”;智慧能源事业部的城市道路智慧照明系统、获得国家专利的“中铁智联网”系统,搭乘5G快车,由移动互联向移动物联拓展,构建起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合肥地铁2号线工程机电系统总承包项目6标推进BIM技术信息化、风管加工工厂化、照明系统智能化等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在地铁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打造了合肥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创新金字招牌,为推进企业创新型发展作出了贡献。

人才战略和谐发展

随着公司营销规模的日益扩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需求成为快速发展的瓶颈。公司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企的人本精神,依靠制度、培养、关爱、激励员工,锻造出一支施工劲旅。

88.png

连镇铁路接触网第一杆组立。贺德波摄

补齐人才短板,帮助企业腾飞!

公司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不拘一格、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以内招、外聘、高校招聘等多种形式增强人才资源充实一线队伍。公司不断完善人才选拔、培养、考评机制,将健全人才机制作为企业发展“双十双百”人才战略规划的重要工作来实施。在选人用人方面,以基于岗位需求的选拔机制逐渐向胜任力和绩效考核的选拔机制转变,倡导“德为前提、能为本位、竞争上岗、绩效评优”,强化KPI绩效激励机制,分期、分段、分层严格考核考评,拉开绩效分配差距、奖惩兑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分析总结公司发展方向与人才定位,围绕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型创新人才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导师带徒、“见习+”制度、岗位练兵、观摩学习、授课培训等多种形式,正向驱动培养后备人才的培养。

公司还结合“合创”文化精神,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在工作中锤炼员工永不懈怠、勇攀高峰的进取作风;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直面困难、敢于负责的担当作风;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作风;众志成城、协力同心的团队作风等“五种作风”,激发员工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

99.png

苏州地铁4号线江陵西路站。黄靓摄

在关爱员工方面,公司以构建幸福企业为终极目标,精心打造“幸福之家十个一工程”,为员工提供舒适、齐全的工作、生活设施;积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开展“春送慰问、夏送清凉、冬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确保员工及时、充分地享受企业发展成果,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2017年12月19日,公司上海市青浦区新办公楼建成入驻,其幽静、时尚、舒适的办公环境和住宿条件,让员工心有所属,身有所依。公司各单位、项目部党工委积极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与业主、监理、设计、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施工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年来,公司向各个岗位输送人才百余人,打造的“人才体系”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企业管理、施工生产中的中坚力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就了坚强的基石。

110.png

宁启铁路信号工程。雒亚琴摄

目前,上海电气公司共有员工46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3人,高级职称41人。共优质完成合芜铁路、阜淮铁路、商合杭铁路、鲁南高铁、龙烟铁路、宁波穿山港铁路等十余项既有电气化改造及铁路四电工程;苏州地铁4号线,合肥地铁2号、3号线,杭州地铁1号、5号线轨道交通风水电工程;江门新会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路灯照明等工程。其中,苏州地铁4号线荣获“江苏省建筑施工标准化文明示范工地”称号,合芜铁路站后“四电”工程、宁波穿山港铁路站后“四电”及相关工程被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评为安全标准工地。

今年4月17日,按照集团公司深化企业体制改革的整体部署,原上海分公司和原输变电公司进行二次重组,合并为新的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上海电气有限公司,企业扬起希望的风帆,朝着新的目标再次起航。

坚定信念,砥砺初心。我们坚信,在集团公司、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加钢淬火的上海电化人,必将战鼓未歇、永不卸甲,砥砺奋进,共创新辉煌。

祝愿我们的企业明天会更美好!(雒亚琴)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宁波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宁波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宁波新闻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