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40 斤 20 元,吃不起冰块的打工人,开始 “拼好冰”

发布时间:2025-07-11 11:31:58来源:
成本价 1 公斤只要 2 元的冰,装进包装袋,可以卖到 9.9 元;出厂价 1 元的冰杯,到了便利店,就标上了 4 元的价格,比一瓶可乐还贵。自嘲 “买不起” 冰杯的年轻人,转向茶饮门店,却有可能因为大肠杆菌超标拉肚子。打工人吃不起冰,有时是钱包吃不起,有时是胃吃不起。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巨头们纷纷入局冷门的冰块生意,但不管价格战怎么打,打工人的心声只有一个:小小冰块,怎么会这么贵?
但当自然界里取之不尽的水,变成人类使用的自来水,它就按阶梯标上了不同的价格,以北京为例,第一阶梯为 5 元 / 立方米。假如经过过滤等工艺,把纯净水装进一个瓶子,它的身价将上翻 400 倍,变成 1 元 / 500 毫升。而液态的纯净水冻成固态的冰,身价又将大涨,一个装有 160 克冰块的冰杯,在便利店售价 4 元,比一瓶可乐还贵。
但有消费者最近发现,山姆会员店里上架了一款 “重量级” 冰块,2 公斤售价达到 22.8 元 —— 简单换算一下,4 瓶 500 毫升的农夫山泉也能冻 2 公斤冰,22.8 元相当于每瓶水售价约 5.7 元。
前几年,大家讨伐的是二三十元一支的 “雪糕刺客”,今年,“冰块刺客” 又在高温天冒头,成了打工人最新的痛点。
在天津,夏天才过去小一半,年轻的宝妈小昕已经为冰块花掉了 1000 多元。她买过便利店的冰杯,160 克~220 克的冰块 4~5.9 元,冰球 6~9 元,一周得买上好几回。除了现成的冰块,她还买过各种各样的模具,十几元一个,买了十几个,在家自制冰块。
但每次买冰杯,再买饮料,一杯很简单的夏日冰饮,就要 10 元左右,比买一杯库迪还贵,心里的坎过不去。而自制冰块,硅胶模具容易吸附异味,今天喝腊味冰,明天品生肉冰,隔三差五坏一次肚子,舌头和胃的坎过不去。
最重要的是,自己冻冰需要时间,想冻结实了起码一整晚,这么热的天,哪能等那么久呢?当然是想立刻喝上加冰的小甜水。
打开山姆,售价 299 元的制冰机稳居小家电热度榜首位,月销量过万。但她一搜攻略,就被劝退了:制冰机一次性造出大量冰块,可能好几次才用完,还得再多一步,放进冰箱。这种冰块化得还快,前脚扔水里,后脚只剩个冰壳子。家里多一个制冰机,又多了一个要定期收拾清洗的 “祖宗”,前后折腾下来比带娃还累。
和小昕一样,北京国贸的打工人龙兰,也在高温潮湿的日子里渴望 “冰块自由”。她想的是一步到位,买个带制冰功能的冰箱。网上搜来的攻略显示,虽然目前不少国产冰箱都可以制冰,但出冰速度慢、功能不稳定总是被诟病。
还有不少人冲向了国外品牌,比如 LG、东芝、松下等。上海一家 LG 电器店的销售透露,今年 618 活动期间,店里冰箱销量翻了三倍,单是制冰冰箱,一个月能卖 20 多台。
但龙兰不看不知道,一看价钱吓一跳 —— 以 LG 为例,自动制冰冰箱价格在 7000 多元至 1 万多元不等,最贵的一款国补后价格还需 14999 元。作为对比,同一个品牌、不带制冰功能的冰箱,四五千元就能搞定。
不仅贵,伺候起来更费劲。龙兰相中了一款除了冰块、碎冰,还能出球形冰的冰箱,想喝威士忌或梅酒时,可以来上一个冰球。结果被销售告知,它需要外接水源,也就是说,要么做全屋净水,把水管接到冰箱,要么在冰箱旁边单放一桶纯净水接过去,“累赘得很”。虽然销售号称水管都是全密闭,但时间长了不清理,很难说冻出来的冰块干不干净。
这还不算完。能制作球形冰的冰箱比普通制冰冰箱贵出 5000 多元,但球形冰的诞生却没有那么容易。按销售介绍,24 小时最多只能冻出 5~6 个冰球,“比老母鸡下蛋好不了多少”。
制作完整的冰球往往比冰块、碎冰更复杂。当 “冰块自由” 成为奢侈,脑筋活络的小昕,想到了赚钱的法子。
最近夜市火爆,她想做老家贵阳的冰粉拿出去摆摊,需要大量的冰块。她在社交平台上搜到了离家最近的制冰厂的电话,两袋食用冰 20 公斤,只要 40 元,还能送货上门。算一算,这比农夫山泉在山姆上架的袋装冰块便宜了好几倍。
她把这个小妙招发到了社交媒体,很多人开始借鉴这个方法,有的联系制冰厂,有的找家附近的冰饮店买。20 公斤的冰太多,还有人喊上几个朋友,“拼好冰”。
小昕联系的那家制冰厂,是天津本地的红星可食用冰制冰厂。负责人刘夏告诉每日人物,今年夏天很反常,放在往年,厂里生产的冰块大多供给食品加工厂、咖啡茶饮店等,每次都是大单子,成吨订。但现在,买冰的很多都是散户,“来我们这儿提 1 袋 2 袋,或者 3 袋 5 袋的人会多一些”,有开车来的,有骑电动车来的,叫跑腿来提的,还有骑共享单车来的 —— 几乎都是嫌便利店、商超和线上冰块太贵的年轻人。
社交媒体上,打工人们为了吃上经济实惠的冰块,还想出了无数法子:用密封袋、保鲜袋、一次性手套,甚至馄饨盒子冻起了冰块;买无印良品的保冷杯,让奶茶杯里的冰块多坚持大半天;去瑞幸点一杯冰咖啡,再跟店员要一杯 “冰水”。
实在不行,还可以走进蜜雪冰城,花 1 元买一个大冰杯。不过能不能买到,得看运气。由于需求太多,门店产能有限,有时候买到的是冰水混合物,有时候买到的是纯水,还有可能走半天路过去,门店断货。
不过,冰块虽爽,喝完拉肚子可能更酸爽。知名测评博主 “老爸评测” 自称买了 20 个经过高温灭菌密封的水杯,去往 8 家奶茶店,3 家咖啡店和 2 家快餐店,取样食用冰块,装入无菌袋,送到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13 家店里,有 11 家 “菌落总数超标”,4 家大肠菌群超标。“老爸评测” 的结论是:自来水可能都比冰块干净。
年轻人,吃不起冰,有时候是钱包吃不起,有时候是胃吃不起。围绕着冰块的疑惑还在发酵。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怎么也想不通:冰块怎么能比水贵上几倍甚至十几倍?
最贵的是相对最容易获得的便利店冰杯,冰块 4 元一杯,冰球 8 元一个。农夫山泉在山姆上架的袋装冰块,2 公斤 22.8 元,已经比便利店冰杯便宜了不少,但和制冰厂出产的冰块相比,也称得上天价。
天津红星制冰厂的负责人刘夏说,制冰厂使用的制冰机,大多几十万元一台,需要每天定时清洗,不能 24 小时一直运转。工业用电比居民用电更贵,除去电费,还有水费 —— 在制冰厂,为了符合安全和产品标准,自来水需要经过多次净化才能冻成冰,大约每 3 吨水制成 1 吨冰块。
但就算加上房租、人力支出,冰块从制冰机里吐出来时,一公斤的成本也能控制在 1.6~2 元左右,冰杯里的 160 克冰块,最多,也就 0.3 元。
但这个价格,与 160 克卖到 4 元的冰杯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 —— 就像冰块从制冰厂到便利店,也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位于南京的另一家可食用冰公司冰马仕的总经理张正明说,在冰杯的成本里,包装材料占 0.7 元左右,包括 0.4 元的杯子和 0.3 元的封膜和外箱,加上冰块的 0.3 元,一共是 1 元。
剩下的成本,就是运输和渠道费用了。
在夏天,冰块可以说是运输性价比最低的产品。首先,货物价值低,占用空间大;其次,需要冷链维持在 0 度以下,堪比 “一骑红尘妃子笑” 的荔枝。所以多数制冰厂只供应本地,红星制冰厂就是如此,公司内部有专职司机和冷冻车,可以随时送货。
规模大一些的制冰厂,才会考虑薄利多销,通过顺丰冷链辐射更远一点的客户,比如冰马仕位于南京,辐射的是整个长三角。张正明算过账,一辆 3 吨的顺丰冷链车,可以装 760 箱冰杯,一箱 24 杯,价格是一公里 3 元。要是运到距离南京 300 公里的上海,就需要 900 元。运输过程中有一定损耗,再把人工费考虑进去,均摊到每个冰杯的运输成本在 0.2~0.3 元。
也就是说,一个冰杯,来到便利店的这一刻,身价已经达到了 1.2~1.3 元,再加上便利店的运营成本和利润,最终售价来到了 4 元。
这不是一门暴利的生意,但对消费者来说,一杯冰的价格,终究还是超出了心理预期。在这个夏天,当巨头们为了冰块市场争得火热时,年轻人也在想尽办法,实现自己的 “冰块自由”。也许,这就是消费市场的有趣之处:有人追求品质和品牌,愿意为高价买单;有人则更在意性价比,总能找到省钱的窍门。而对于冰块这个小小的商品,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夏日的清凉,更是人们在生活中寻找平衡的智慧。
 
(责编: admin1)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