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子“语绘”樟州 创译渔村文旅新篇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地的深情寄语——“我喜欢海边、喜欢海岛,尤其喜欢舟山”,更感使命在肩。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要求,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语绘新樟渔村创译团队”于今年暑期,怀揣着服务乡村、传播文化的热忱,奔赴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的舟山群岛,在朱家尖樟州渔村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扎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所长为海岛渔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与创新活力。
一、 深扎基层,精准把脉渔村发展需求
团队抵达樟州渔村后,首站便与村党支部书记——沈艳芬书记,进行了深入座谈。通过面对面交流,同学与老师们系统了解了樟州村的历史沿革、人口结构、产业现状(以渔业和旅游业为主)、发展优势以及当前面临的基础设施、文旅升级等方面的现实挑战与迫切需求。这次“接地气”的交流,为后续精准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溯源文脉,汲取千年渔村文化精髓
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团队先后走访了樟州渔村渔文化乡村展览馆和樟州“千万工程”党建文化展览馆。在渔文化馆,同学们沉浸式感受了樟州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独特的渔业生产习俗和丰富的非遗传承;在党建文化馆,大家深刻学习了樟州村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引领下,如何实现从传统渔村向美丽宜居乡村的蝶变。同学们认真记录、拍摄,广泛积累第一手素材,深度挖掘樟州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内核。
三、 多维调研,联动共创赋能文旅宣传
实践团队深入渔村巷陌,广泛开展调研:
走访渔民:倾听“老樟州”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生活变迁与对未来的期盼。
采访游客:收集游客体验反馈,洞察市场对渔村旅游的喜好与建议。
致敬劳模:团队有幸拜访了99岁高龄的浙江省劳动模范任杏莲奶奶。任奶奶虽年近期颐,但精神矍铄,她讲述的奋斗故事和对家乡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每一位队员,成为团队汲取精神力量的宝贵财富。
创意实践:充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团队精心策划并联动当地渔民、游客及小朋友们,共同拍摄制作了中英结合版的樟州渔村旅游宣传片。该宣传片旨在打破语言壁垒,生动展现樟州魅力,助力其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国内舞台。
四、 智汇樟州,创译融合献计献策
经过四天密集深入的走访调研与文化浸润,团队成员基于详实的素材积累和对樟州村情的深刻理解,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和文旅产业升级两大核心,进行了多轮头脑风暴与方案设计,最终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发展建议报告。报告内容涵盖樟州旅游研学路线规划、樟州沙滩及停车场基础设施优化、樟州渔文化旅游特色挖掘与融合、数字化营销等多个方面。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团队运用创新思维,为樟州村量身打造了首个专属IP形象。该形象融合了樟州独特的渔文化元素与海岛风情,亲和力强、辨识度高。同时,团队还基于IP形象,初步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樟州特色的文创产品概念(如帆布包、明信片、文创贴纸等),旨在提升樟州旅游品牌形象,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文化附加值。
总结:青春践行“千万工程”,外语学子续写振兴华章
本次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语绘新樟渔村创译团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深入乡村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论、服务“八八战略”和“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从深入调研到文化挖掘,从双语传播到创意设计,再到精准献策,万里外语学子充分发挥了语言桥梁和文化使者的作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发展的切实成果。
樟州渔村的实践之旅虽暂告段落,但万里外语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步履永不停歇。团队将继续深化与樟州村的联系,持续跟进建议落地,优化宣传片和文创设计,并积极探索将“创译”(创意+国际化)模式推广至更多乡村。我们坚信,在“千万工程”擘画的蓝图中,青春力量必将激荡起更澎湃的振兴浪潮。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子将持续以语言为帆,以文化为舵,以创新为桨,为绘就浙江乃至中国共同富裕示范区更加壮美的乡村画卷,贡献属于外语人的智慧与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